南北同春,陇黔异韵-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

南北同春,陇黔异韵

发布日期:2025-01-09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许灵均   字号:[ ]

临近年关,我愈发真切地体悟到俗话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北方甘肃与家乡贵州有着截然不同的节日氛围,虽同属华夏大地,共享传统佳节喜悦,但因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各具特色。

在办公室里,当谈及过年,大家话题自然而然就聚焦到当地年俗上,咱们办公室的甘肃本地人子妤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快过年了呀,子妤,你们甘肃人过年有啥特别的年俗呀?” 我好奇地问道。

“哈哈,那可多着呢。在咱们甘肃,为了准备“灶干粮”和过年时候吃的“馍馍”,各家各户在腊月二十以后就陆续忙开了。馍馍分为油馍馍、烧馍馍和蒸馍馍几种。油馍馍是油炸的,有小巧好看的“油花子”,也有圆润厚重的“油果子”。蒸馍馍有馒头、花卷,还有莲花子,就是形状像莲花的点缀多种颜色的馍馍,用以献供,保佑平安。” 子妤一边说着,脸上洋溢着对家乡年俗的熟悉与热爱。

“那除夕那天呢?具体咋个过法?” 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除夕啊,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这贴对联还有很多的讲究,若是隔壁或对门,谁家的对子贴的早,这家今年就会有好运。黄昏时分,全家围坐,共进年夜饭。宴后,家人一起嗑着大板瓜子、呷着“三炮台”香茶熬夜守岁,以求长命百岁。零点换岁之际,旧时要接财神、祭天地。甘肃人还讲究水缸要挑满清水,谓之装财水。还要在大门前、院子里泼洒清水,谓之洒银水,以寄寓人们致富的愿望。” 子妤认真给大家比画着,仿佛已经置身于那热闹的场景之中。

“听起来可太棒了!那年夜饭有啥特别讲究没?” 我兴致越发高涨。

“那肯定有呀!饺子可是年夜饭的‘重头戏’呢。人们辛苦了整整一年,除夕晚上全家老小定要团圆,在家中吃团圆饺子。从和面时大家齐心协力,你揉一把我搓一下,包制时巧手翻飞,一家人围坐一起,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的。饺子形如元宝,取“招财进宝”之意,饺子馅中可以包进硬币和干果,以寄托人们对新年的一种祈盼。这顿年夜饭可以从傍晚一直吃到天黑。” 子妤说得眉飞色舞,手还不自觉地比画着包饺子的动作。

“哎呀呀,真好呀!听说还有庙会呢?总感觉还有更热闹的在后头。” 我被她的描述感染,愈发期待。

“甘肃春节期间的庙会活动更是热闹非凡!春节那阵儿的庙会活动,可真是热闹得没边儿了,绝对算得上当地年俗里最亮眼的一景。各地庙会都装点得红红绿绿的,人多得啊,跟潮水似的,就像一场热热闹闹的民俗文化大狂欢。” 子妤兴奋地描绘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千里之外的家乡贵州,记忆中的春节是同样热闹的氛围,不同的是贵州有着不同的过节习俗,而且本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以独特民俗为春节注入别样活力,春节期间的过节的仪式独具特色。

每到临近过年的时候,家里就忙碌了起来。大人们忙着灌制香肠,将肥瘦相间的猪肉细细切碎,混合着各种香料,一点点灌进洗净的肠衣里,再一节节系好,挂在通风处晾晒。还有腌制腊肉,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等调料反复揉搓,直到每一寸纹理都浸满味道,到了熏制环节,更是讲究,将腌好的腊肉置于火塘上方,底下燃起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烧着,烟雾袅袅升腾,慢慢渗透进腊肉里,那色泽逐渐变得红亮诱人,散发的香气直让人垂涎欲滴。然后是一家人齐动手,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扫去旧年的尘土,迎接新春的到来。

同时,贵州春节传统仪式感满满。杀年猪更是年味儿的重要标志,一家人将养得膘肥体壮的年猪宰杀,准备各类美味的猪肉菜肴,寓意来年富足。在除夕夜阖家团圆准备吃饭之前,祭祖环节庄重肃穆,在祠堂或堂屋先规规矩矩地摆上祭品,有水果、糕点、酒水等,随后虔诚地燃香叩拜,于袅袅青烟中缅怀先人的恩泽,感恩先辈们的付出与庇佑,叩拜完毕,在门外放上一挂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既是向先人们的致敬,也是对新一年的宣告,而后一家人才能安心坐下来共享年夜饭。

在村里,过年期间长桌宴也是必不可少的年节盛景,每家人都做出几道菜摆在一张长长的桌子摆,邻里乡亲围坐一团,欢声笑语回荡四周,热闹非凡。在村寨里面,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过节时会盛装相聚,苗族姑娘们头戴精美银饰,阳光倾洒,银饰闪烁,叮当作响,服饰上繁复的花纹,一针一线绣尽千年传承;侗族悠扬芦笙曲声此起彼伏,男女老少手挽手围成圈,踏歌起舞,舞步轻盈,笑容灿烂,尽情释放着对生活的热爱。

甘肃与贵州,一北一南,虽说外在形式却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但内核都怀揣着大家对于团圆、祈愿与传承美好愿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的珍视。无论身处何地,大家都在共同期盼着春节的到来,祈愿着幸福与团圆。祝福着我们的共同的家园,岁岁平安,年年丰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