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专题报道 【四局品牌·机电】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的四局足迹-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

【四局品牌·机电】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的四局足迹

发布日期:2024-04-20   信息来源:“四局机电”品牌工作组   作者:刘向卓 杨帅帅  字号:[ ]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奔腾不息的长江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跨越1800公里,水位落差超900米,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近五分之一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水电站“连珠成串”,将滚滚江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点亮千家万户,组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其中,四局机电先后完成了三峡水电站8台70万千瓦、向家坝水电站8台80万千瓦和白鹤滩水电站8台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工作,并以优异答卷在这条世界瞩目的“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留下了深深足迹。

为我中华 志建三峡

滚滚江水浩荡东流,清洁电能分送四方。三峡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总量、装机规模等均居世界第一。电站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竖轴混流式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这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宏伟工程、彪炳世界水电史的巅峰典范之作,汇聚了中华民族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凝结了数万建设者拼搏的汗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003年,四局机电400余人挺近三峡工程,怀揣“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水电报国理想,开启了为国铸器的征程。

三峡工程开工前,我国能设计制造的最大容量的水电机组是32万千瓦,而70万千瓦的机组全世界只有21台。三峡水电站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调试,代表着世界尖端水平,技术难度和复杂性国内史无前例。

2004年5月,距离三峡水电站11号机组投产发电仅有两个月的时间,但11号机组定子下线还未完成,而另外两台机组的安装也即将开工,7月如期发电的目标似乎遥不可及。

面对如此紧张的工期,四局机电人依旧保持沉着冷静,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积极部署,秉持着“将所有时间利用足、将所有空间利用足、将所有资源利用足”的信念,在人员、物资、技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时的项目经理牟官华带头坚守一线,全程督战。全体施工人员追星逐月、日夜兼程,他们实行两班制,保证24小时连续施工,工作完成时间量化到几时几分。

6圈盖板5圈同时进行,40块闸板3天安装就位,80个磁级4天挂装完成……机组安装团队马不停蹄,与时间赛跑,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2004年7月26日11时15分,三峡左岸电站11号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并移交三峡电厂投入运行管理。当消息传来,三峡水电站其他参建单位人员无不叹服不已,也让世界见证了四局机电的速度和力量。

在左岸电站安装调试的基础之上,四局机电积极借鉴总结经验,在技术上进行全方位创新,承建的22号机组成为右岸第一台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通过停机检修的机组,21号机组得到三峡总公司“时间最短,质量最高”的最高评价,并赢得“一台比一台好”的赞誉。

最终,四局机电为电站奉献出了4台“精品机组”,且承建的8台机组安装调试全部达到或超过“三峡标准”,成为了国内首批比肩世界机电安装最高水平的施工队伍之一。

激流勇进 再攀高峰

向家坝水电站是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于“十一五”期间开工的第一座巨型水电站,是继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我国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也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电站总装机规模640万千瓦,单机80万千瓦水电机组为当时世界最大,四局机电负责电站所有机组的安装与调试任务。

从三峡水电站单机70万千瓦到向家坝水电站单机80万千瓦,世界水电机组安装高度再次被刷新。这不仅仅是机组容量的变化,对四局机电安装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2010年3月21日,向家坝水电站首台机组拉开安装序幕,面对世界超大、技术领先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及其严苛的技术要求,四局机电按照三峡集团提出的“台台创精品”总体工作要求,在内部推行高于“向家坝标准”的质量管控体系,对关键工序、关键项目和关键质量重点,严格做到“无缝交接”,确保质量全程受控。

同时,为确保节点目标顺利实现,四局机电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将三峡机组安装中总结创建的“垂直管理”模式和安装技术融入到向家坝机电安装施工中,推行“无边界管理”理念,通过打破工种界限,优化整合现场资源,极大推动了机电安装的进度,可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把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

“转子磁轭轮廓度存在偏差!”

磁轭是水轮发电机的核心组件,起着固定磁极、避免转子运行时受离心力影响而分离的作用,磁轭轮廓度存在偏差将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质量。

经过集体商议,四局机电作业人员决定采用热加垫工序,即向转子磁轭吹进约150℃的热风,使磁轭整体外涨,与键槽板形成间隙,加入垫片,冷却后磁轭周向紧固于键槽板。

升温,每30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定期检测键槽板与磁轭间隙。为加强热风循环,施工人员将保温被与转子磁轭外部用自制工装撑开约100毫米,内部撑开60毫米,不断操控热风机调整进风方向。

降温,温降度数每小时控制在4℃以下,每60分钟测量一次,降温总时间不少于72小时,同时关注磁轭的间隙变化,做好防护工作,防止间隙内落入异物。

“整个过程具有不可逆的特点,温升、温降速率控制必须做到科学谨慎。我们守着二十台大功率热风机奋战了七天七夜。在反复多次细致的测量下,热加垫后的转子磁轭轮廓度从1毫米调整达到0.68毫米,它的变化虽然只有不足0.5毫米,但对于提升整个转子质量来说却是一大进步!”时任向家坝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常务经理的孙德召回忆道。

在向家坝水电站机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为攻克世界最大水轮机组安装诸多技术难题,四局机电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施工中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展开了20余项技术革新和工艺调整,其中“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研究”、“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温度控制”、“特大型定子组装工艺研究、转子组装工艺研究”等一批技术成果获行业和省部奖项,填补了多项国家和世界机电安装空白的同时,成功实现首台机组2012年11月5日投产发电,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胜利实现“一年三投”目标,且安装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向家坝标准”,完全符合“精品机组”标准的优异成绩,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四局机电”实力。

 争分夺秒 亮剑金沙

“从机组安装正式开工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四局机电共有19个月的施工时间。”回想起白鹤滩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四局机电人至今历历在目。

白鹤滩水电站左右岸各装有8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是当时在建规模全球第一、单机容量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水电站,其研制、安装调试难度远大于世界在建和已投运的任何机组,被誉为世界水电的“无人区”。其中,四局机电承担左岸电站8台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任务。

2019年11月29日,在万众期待中,白鹤滩左岸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正式开工。

“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将白鹤滩工程打造成为新时代大国重器典范”,“在白鹤滩工程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打响‘四局机电’品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工之初,四局机电全体参建者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挑战“无人区”,每向前一步都极其困难。面临管理及技术人员不足,土建交面滞后和新冠疫情爆发带来的设备供货推迟等困难,四局机电主动出击,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策略,积极借鉴三峡水电站单机70万千瓦、向家坝水电站单机80万千瓦水电机组安装调试经验,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各项对策,破解工程建设难题。

为确保施工效率,四局机电针对不同工序合理协调配置资源。对定转子叠片、转子支架焊接、定子下线等作业面狭小且占直线工期的工序采取“人配少、多班倒”的策略;对电缆敷设、管路安装等涉及面广且交叉作业较多的工序采取先使用bim技术优化再进行施工的策略。同时,将占用桥机时间较长的设备物资材料倒运工作全部集中在夜间完成,最大限度的保障直线施工不受影响。

面对由50万张0.5毫米厚的硅钢片叠装而成的定子铁芯,四局机白鹤滩项目部充分考虑温度、湿度影响和防尘要求,打造防尘棚“全封闭”施工环境,实现定子铁心磁化试验一次性通过;为确保转子旋转平衡,在转子磁轭叠装阶段,项目部对900层磁轭每一层均选用同一重量的磁轭片,同时每叠装150层在断面上均衡选取54个点位进行精度测量并开展压紧作业,以控制整体高度和圆度;在电缆敷设施工中,项目采用bim技术对动力电缆逐根进行二次优化,提前分析动力电缆敷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电缆分层规划是否合理、设计长度是否准确、电缆交叉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了电缆敷设工艺质量及效率。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系列务实有效举措切实解决了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安装调试难题,逐步实现由摸索试验到总结创新再到推广实施的转变,为后续各项生产任务高质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局机电先后创下了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吊装、首批机组安全投产发电、2号3号机组“零配重”投运、5号6号机组“4日两投”、左岸电站8台机组率先投产发电且全部符合精品机组标准的优异纪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贺信精神。四局机电又一次用“实力”展示了中国水利水电行业“领头羊”的风采。

“70、80、100”,三个数字见证了见证了我国水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学习跟跑并跑到领跑,直至全面超越的奋斗轨迹,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四局机电人投身祖国大好河山、奋战江河的英勇事迹。据了解,2023年,三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电站年累计发电量达1687.2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507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亿吨,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