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专题报道 【集团优秀项目经理】周艳平:头雁未泯青云志-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

【集团优秀项目经理】周艳平:头雁未泯青云志

发布日期:2024-01-01   信息来源: 第二分局   作者: 孟令婉  字号:[ ]

岁末的冬风吹得越发紧了。

排风竖井内浓烟未散,脚下坑洼不平的路被碎石铺盖得不甚分明。向洞内探去,只见一人举着手电筒查勘着围岩,对质检负责人叮嘱道:“支护需要提高效率,必要的话在厂房调配几个人,这里围岩不稳,做好安全防护……”戴着口罩的面容看不真切,但借着光,可看见镜片后那双泾渭分明的眼睛。

他是周艳平,现任第二分局副局长、河北易县施工局副局长兼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c1标经理部项目经理,于2023年获评中国电建集团“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从云南到河北,从龙江到易县,彼时雏鸟已蜕变为振翅飞雁,辗转几程霜寒,鸿鹄之志未改。

劳筋骨,丰羽翼

很难想象,偌大的云南一角,竟会放逐出一块如此原始的“荒地”。

纵隔12年,周艳平仍对初至丹达河水电站那日行经的“十八弯山路”记忆犹新。绵亘的群峰自车窗外层层卷去,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落日余晖下,几只黑毛山羊披着残霞游荡在山腰处,慢吞吞地解决晚餐……

当大家还沉醉在2011年浓厚的春节氛围时,丹达河水电站已悄然迎来施工高峰期,彼时刚结束云南龙江水电站建设任务的周艳平受命担任丹达河项目部技术质量部主任一职。从县城车站到项目部,仅220公里,却花了长达七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项目部营地时已近深夜,可迎接他的不是古朴繁丽的土木碉楼,而是四面环山的谷地中一座由废弃的库房临时改造成的“办公兼宿舍楼”。

几位前辈借着亮一边走出迎接,一边挥手招呼道:“折腾累了吧,快进屋歇着……”营地的灯火温黄交映,像极了夜半回家时屋里亮着的窗。他应了一声,三步并作两步,向那片光,也向那“根据地”奔去。

丹达河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的羊拉乡,是以发电为单一任务具有季调节的混合式电站,属高山峡谷地貌。作为水电四局第二分局近10年最为偏远的项目,其艰苦程度可见一斑:因位于山地,远离市郊,项目部食材仅在山下菜农不定期“上山赶集”时才能采购。食材种类单调、难保新鲜;因山间气候多变,路途崎岖,货车时常无法行驶,冬天“断菜”情况已是家常便饭;因无可供食用的纯净水,日常饮水只能通过洒水车在附近抽取河水,运回食堂后经过两个简易沉淀池的“双重过滤”、煮沸,再进行饮用与烹饪;因宿舍为简易钢板房,屋里夏季闷热如蒸笼,冬季阴冷如冰窖……“冬天睡觉都是用两三层被子把自己裹成粽子,”他风趣道:“馋了时就看看自己,睡觉都格外香了。”

那是他入职的第三年,虽已在龙江水电站“实战演练”中,从初生牛犊蜕变为技术骨干,但繁重的任务下,物资匮乏、交通不畅、起居不便等阻力接踵而至,让他一度应接不暇。与他同期入职的几位老友,皆因环境恶劣而纷纷离职,起初相约要“建功水电”的技术小组,如今只剩他一人,让他难掩遗憾。

“您没想过跟他们一起离开吗?”我探问。

“没有,”他语意坚决:“既来之则安之。半途而废,就相当于之前那些苦都白经受了。”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向来讲求“时效”的周艳平深知,最快的步子不是冲刺,而是恒久地坚持。

为保障基本菜品需求,周艳平与员工们将营地附近的一个小山洞改造为“天然菜窖”,囤积“耐放”的蔬菜以备不时之需,隆冬大雪封山时,“一天三顿佛手瓜,白菜土豆木耳渣”成了那时他们的“半永久”菜谱。“看,这是我们和当地老乡‘抢购’食材的‘盛况’。”他兴致勃勃地将珍存的丹达河生活照一张张翻给我看:堆满瓜菜的货摊、清完土石的基坑、遍布牛羊的山坡……其中,一张“歪脖子树”的特写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笑着解释道:“这可不是普通的歪脖树,这是我们的天然‘信号塔’呀。”

起初,丹达河水电站办公区和宿舍室内信号全无,他和同事们就在营地周边握着手机一步步“探测”,最终在一棵歪脖老树下接收到相对较强的信号,得以正常通讯,于是大家便亲切地称之为“信号树”。自那时起,在“信号树”如盖的树荫下,他曾与远方至亲互道思念、与身边好友纳凉谈心、与同事前辈求教业务难点、与新人后辈探讨技术创新……在负责丹达河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期间,他带领团队攻克了项目多项悬而未决的变更、补偿难题,由于业绩突出,他于2011年荣获中国水电四局年度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称号,后被提任为项目部副总工程师。

老树递增的一圈圈年轮,记录着胆大心细的年轻人在虽苦犹甜的岁月里,由执拗渐趋平和,由技术标兵进阶为行家里手。在察里雪山的苍茫大雪中,他虽习于冷,却志于成冰。

就像当年初至丹达河那夜,他就知道,往前走,就能走到灯火通明。

负千钧,铺棋局

“虽千万人吾往矣。”当年,决定从仙人山转战罗闸河时,周艳平脑中回荡着的便是这句颇有江湖气的古语。

2014年,罗闸河水电站大干在即。因项目地处澜沧江下游峡谷段,偏远闭塞且任务艰巨,一时间人手短缺。为响应上级号召,当时就职于仙人山水电站的周艳平,在繁华市镇与深山远郊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在将手头工作交接妥当后,他于同年5月正式接棒罗闸河水电站工程管理的重担。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但这言笑晏晏的男人少时骨子里的倔劲仍未泯灭。“既然组织需要,咱们责无旁贷啊,”他喟然:“我一直坚信,做难事者必有所得。”

起初进场时,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优化总体施工技术方案,完善进度和资源配置计划,制定专项保障措施以顺利推进生产。同时,他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也沟通密切、配合默契,为对上经营结算工作的有序开展下好了“先手棋”。

在处理好业务工作的基础上,他仍不忘自我提升,每晚安排固定时间自学,多方位延伸技术范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嘛,”谈到备考一建的经历,他回忆道:“再忙还是能挤出时间学的,那会儿每晚都学到十二点多。”烈日、扬尘、图纸、方案、夜灯、教材……成了那段充实的岁月里最鲜活的注脚。功不唐捐,2015年初,他顺利考取一级建造师。同年3月,受命担任云南罗闸河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部管理工作。

时逢生产高峰期来临,这位新上任的项目经理正欲大展拳脚时,却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项目整体活力不够。

因工程属性,罗闸河项目部位于峡谷地段,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单一的社交关系网中,众多员工在办公室、工地、食堂、宿舍这“四点一线”固化的工作生活模式下锐减了“朝气”,甚至一些入职不久的新人也变得老气横秋。“这绳子不拧上劲儿,咋能摇起来呀……”周艳平深知“同心断金”的道理,团队整体活力不搞起来,又谈何凝聚力呢?

于是,年轻的项目经理便将怀揣的火种撒向了这片荒原。为提振风貌以及便于管理,他带领员工们扩建了新营地,大家在共同“盖新家”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感情;为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他常在业余时间组织茶话会、花式运动会,在节日期间组织联欢会、集体包饺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员工参与热情;为了解员工切身诉求,他时常深入走访,倾听员工心声,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起初的星火渐呈燎原之势,他引燃的“凝聚力”引擎,助力着施工生产按下“快进键”。

在员工们眼里,周经理是个持续输出“小马达”。为了一个变更的立项,他往往是上午在工地与监理复核数据,下午到县城和建管部协商,晚上再马不停蹄赶回项目部协助充实资料。“前方人手不够那会儿,周经理就每天早出晚归亲自在工地盯着进度。”时任罗闸河综合物资部主任的刘涛感慨道:“有指挥官打头阵,我们这些兵也有干劲儿。”

得益于他的精密筹划,让一个原本亏损的市场战略标最终创造了亮眼的经营业绩。由于他所带领的项目各项指标良好,他获评为中国水电四局第二分局2015年度优秀项目经理。2018年,他升任水电四局第二分局副局长,负责云南片区项目管理,并于2018年12月获得中国电建集团“2018年度优秀项目经理”荣誉。

“还是得‘上下一盘棋’啊。”他感触良多:“我个人力量有限,所得荣耀还是靠这些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条心……”

他逢人常提起,2018年元旦,他组织项目部全员邀请业主监理“入乡随俗”,张罗了一顿云县特色“杀猪宴”。烟火缭绕间,一群风尘仆仆的人搬着小凳聚坐在院子里烤着刚宰好的鲜肉,在四溢的焦香中围着烧烤架大快朵颐的情景犹在眼前。

那晚虽无星月,但漫天烟火,亮如白昼。

携硕果,再续征

2019年至2021年,在主管水电四局第二分局张泾河南延伸整治工程1标项目部期间,他作为项目经理,率领张泾河南延伸整治工程1标获评上海市水务、海洋系统2019年度文明工地称号、上海市水务局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活动“优秀集体”称号。随后,带领张泾河项目斩获上海市水务局“2020年度上海市水务局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活动优秀集体奖”,并在上海市水利项目季度评比中蝉联第一。

 2021年1月,水电四局顺利中标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的主体标建设任务。正值前期标收尾、主体标开工的过渡期,临危受命的他匆匆告别了刚出生的女儿,在凛冬踏上了转战易县抽蓄的征程。

易蓄电站地处京津冀核心区域,是水电四局在建支柱性抽蓄项目。受征地、图纸、供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易蓄电站主体标施工推进难度较大,身为项目经理的他在接管期间,不但保障实时生产进度,同时也推动变更索赔工作及对作业队伍的问题处理。由于工期紧张,对下和对上的问题十分棘手,但他设法利用二次经营为项目谋求最大效益,尽全力弥补因项目单价过低的“先天不足”导致的亏损。

面对疫情起伏无定、人员流转调配以及“冬奥会”和“二十大”期间火工品停供的种种不利因素,他创立了以“人脸识别数字系统”“无违章示范点”为代表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机制,护航项目平稳推进,并得到公司上下广泛推广。2022年上半年,在国家电网对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安能承建的19家抽蓄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督查、安全履责履约评价考核中,易蓄项目部以95.5分的成绩在三大集团考核排名中位居第一。

身为队伍建设的“头雁”,他除了对员工的“技术创新萌芽”给予“启动孵化”费用支持,还在项目部创设了多个技能比武“练兵阵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他常说:“发掘潜力、凝聚合力,团队才有‘战斗力’嘛。”此外,他带领员工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相继开展了“破冰除雪通村路”、慰问孤寡老人、金秋助学等志愿活动,在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同时,践行了央企担当。“咱们队伍越来越壮大了,但关键要看怎么培养。”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他思忖道。

在河北疫情防控期间,因河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响应当地防疫政策,易蓄电站实行封闭施工。为缓解工地生活物资紧张的情况,他组织青年员工代表组成“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前往项目建设工地,将粮油、蔬果以及煤气罐等生活物资送到工人手中。“新鲜食材天天都送,要是有不够的随时和我们说,别饿着大伙儿就行。”周艳平一边搭手帮着将成袋的米面从车上卸下,一面叮嘱着分包队负责人:“都放宽心,物资我们来保障。眼下疫情形势严峻,咱们保重好身体,才能安心回家过年啊。”

今年8月,在台风“杜苏芮”侵袭易县紫荆关镇期间,他特安排两台挖掘机、八台自卸车协助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最终使3000多名受困居民得以脱险。9月27日,易县项目部获赠中共紫荆关镇党委及镇政府的锦旗表彰。

从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到资历深厚的“定心盘”,转瞬已是十六载光阴。前线的栉风沐雨染白了他的两鬓,但那不知疲倦的步伐,还在这狭长交错的洞子中刻画着难以磨灭的赤诚初心。

隆冬之初,霜降的寒意随着透骨的北风向河北全域蔓延,在正值收官之战“冲刺期”的河北易县抽蓄电站,他仍在与那些日夜坚守的建设者们一道,用势可燎原的星火,为这独属于水电人的“燃冬”注入恒温。






网站地图